文化记忆工作室

其他

视觉记录:传承人口述调查的新方法

1非遗学使我们明白,现在采用的传承人口述史的方法,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非遗记录和保护的需要,于是一种新方法产生了。一本世纪以来,源起于历史学的口述史,又多了一个分支,即传承人口述史。口述史是从历史的亲历者那里通过口述调查而获得重要的史料,这对于以往单凭文献资料记录的历史来说,似乎是一种鲜活的、具体的、还原于现场的、更接近真实的补充。于是,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争相采用口述调查的方法。口述史的谱系便越来越多。从非遗学角度看,传承人口述史的意义更为重要。由于历史上非遗从无文字的著录,而非遗最重要的内容——记忆和技艺,全都保存在传承人的身上。这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如果传承中断,记忆和技艺就会立即丢失,这项非遗也就消失了。只有通过传承人的口述记录,将这些无形的记忆和技艺转化为文字,才能将其确凿地保存下来。故而本世纪以来,自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作和非遗名录建立肇始,对传承人的口述调查便成了普遍采用的不可或缺的方式,有时甚至是唯一的方式。同时,也是为非遗立档最可靠的方法。“传承人口述史”在非遗事业的发展中功莫大焉。于是我们将“传承人口述史”这一概念确立下来,得到学界一致的认可。随即,我们展开了对传承人口述调查的方法论的研究。由于这一学术的自觉,使我们渐渐形成一个科学保护非遗行之有效的方法。近年来,山东省乳山市十分注重利用电视台的专业优势,用影像记录非遗传承人的日常与创作。图为电视台在拍摄“乳山剪纸”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潘周的创作。司伟供图
9月15日 上午 6:00
其他

谢辰生:光明日报是我的诤友

【我与光明日报】谢辰生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了文物事业,被誉为“祖国文物的守护人”。在他的百年人生中,与光明日报的交往贯穿了近七十载。谢辰生自1946年起担任郑振铎秘书。回顾这段经历,他不禁感慨,“五四”那一代新文化运动先驱,大多集作家、学者、编辑、教师和社会活动家于一身,报刊是他们传播和交流思想的主要阵地。亦正是因为这层关系,谢辰生与诸多报人都有接触,其中便包括光明日报首任总编辑胡愈之。郑振铎与胡愈之是有着30年情谊的挚友,曾合作办刊编报。1949年9月,谢辰生按郑振铎安排到北平报到,亲见胡愈之与郑振铎交流光明日报办报方向。谈及如何处理新与旧的关系,郑振铎说,我们都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新人,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是不能斩断的。胡愈之说,建立新中国是伟大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我们还须文化振兴,光明日报要大力鼓与呼。每每说到此场景,谢辰生都难掩激动之情。1949年11月文化部文物局成立。谢辰生回忆,作为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的思想文化大报,光明日报秉承“五四”以来学人编报的传统,几大专刊皆由一流学者组成编委会,发表的学术文章质量很高,常会成为文物局内部的讨论热点。“尤其是郭老(郭沫若),特别关注文物,我们也会及时向他报告这方面的信息。”那时的文物局与历史学界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互助,如1950年3月,郭沫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读了〈记殷周殉人之史实〉》,7月又发表《申述一下关于殷代殉人的问题》,资料都来自殷墟考古。文物局的《文物》也时常转载《光明日报》的文章,如1965年6月,郭沫若在《光明日报》发表的《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等。谢辰生现存最早的日记写于1953年,1月23日就载有“和家晋(笔者注:朱家溍)商讨给《光明日报》写文章”的内容。他对《光明日报》的熟悉和亲近,还有亲友的原因。20世纪50年代,九弟言彪(谢国权)、侄女谢纪青和其丈夫陆灏都是记者。言彪曾担任新华社国际部副主任、伦敦分社社长,他的家常常是国际口记者交流的地方。在这里,谢辰生结识了多位光明日报记者,并向他们讲述了很多文物保护的事。
7月19日 下午 12:05
其他

劈波斗海浪 探水见琳琅——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取得新进展

本报海南琼海6月13日电(记者李韵、王笑妃、王晓樱、陈怡)国家文物局13日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工作最新进展。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强强联合,使用“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和“狮子鱼”号无人水下遥控潜水器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开展了三阶段的水下考古调查,共提取出水陶器、瓷器、原木等928件(套)。“第三阶段考古调查最重要的发现是‘丙寅年造’款红绿彩碗,坐实了一号沉船的年代为明正德年间。”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馆员宋建忠介绍。之前专家学者根据出水瓷器推测,一号沉船年代为弘治至正德年间。而“丙寅年造”款红绿彩碗的款文,则为破译这一谜团提供了关键线索。丙寅年为六十组干支纪年中的一个,明代的丙寅年中,只有1506年(正德元年)符合弘治至正德年间这一时间范围。这件1506年(正德元年)生产的红绿彩碗将一号沉船遗址的年代锁定在正德年间。一号沉船出水精美艳丽的珐华器,在该沉船中是首次发现。珐华,又称“珐花”“法花”“法华”,是一种以陶或瓷土为胎,施蓝、绿、白、紫等各色中温釉,采用沥粉之法勾勒纹样轮廓,二次烧成的器物。一号沉船的珐华器器形多为罐和梅瓶。“一号沉船出水的珐华器直接证明了明代中期景德镇珐华器曾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福建博物院研究馆员栗建安表示,这批珐华器纹样、颜色等具有伊斯兰文化的因素,质量很高。这让专家对当时贸易体制有了新的设想:明中期除了民间产品的交流,是否存在更高档次的交流?一号沉船出水的珐华器
6月14日 上午 10:16
其他

考古展还可以这么办!

【带你一起看大展】室外微型“上林苑”中,青铜水禽栩栩如生;鎏金银竹节熏炉旁,香气幽幽传来;镜中古今舞者共舞一曲,裙裾蹁跹……进入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的“城与陵”“技与美”两个常设专题展厅,仿佛穿越时空进入历史现场,展览设计上的各种巧思令人印象深刻。宏大主题的巧心思“城与陵”展厅中,幽暗的灯光让人仿若置身帝陵内部,充满神秘感。展厅布局模拟了咸阳、长安两处大遗址的空间位置,设置了一条曲折的坡道。坡道台阶象征地理上渭河北侧台地,沿途分别展示着雍城、栎阳、咸阳等三处遗址的内容。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展览部主任、策展人任雪莉说,这条坡道象征着秦人从崛起到统一六国的奋进之路。室内搭建起的二层平台是展厅的最高点。透过其下方的透明玻璃,下方山脉起伏的地理模型清晰可见。任雪莉说:“我们想打造在飞机上俯瞰关中平原的场景。”凭栏看去,一圈环幕上展示着西汉的多个帝陵,屏幕中飞鸟不时展翅掠过,意境悠远。展览还通过展柜位置的高低将“城”与“陵”两个宏大主题在空间上隔开:“城”的部分展示在高台之上,“陵”的部分如陪葬品等文物则在下。地势低处,既象征渭河,又暗示生与死之分界。“城与陵”展览并不只在展厅里,它还拓展到了室外:庭院一角,以茂陵石雕、秦始皇帝陵水禽等文物打造出的微型皇家园林“上林苑”中,数只青铜水禽正低头饮啄,使观众能直观感受秦风汉韵;室外大厅里,立着数根汉长安城遗址周边发现的古桥桥桩,与窗外的现代桥梁遥相呼应、古今映照,诉说着文化的一脉相承。如此巧妙地利用场馆外空间,使观众得以从不同维度体会秦汉文明之博大宏阔。更值得称道的是,展览还融入了分众化和无障碍设计的思路,设计了满足多种需求的展线。如在“城与陵”展厅二层圆环楼梯的下部区域的展线,其高度正是根据儿童身高设计的。5月18日,观众在观看“技与美”专题陈列。新华社记者
6月11日 上午 9:32
其他

探寻恢宏灿烂的楚文化——安徽武王墩墓发掘现场印象

楚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也曾问鼎中原,雄霸一方。秦灭楚前,楚国最后的都城——寿春位于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一带,这里是探寻恢宏灿烂楚文化的一块宝地。4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安徽省淮南市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了安徽省淮南市武王墩墓的最新发现。当日,料峭的春风中,记者来到安徽淮南田家庵区三和镇的武王墩墓考古发掘现场。这里西距楚寿春城遗址约15公里,是一处战国晚期楚国的高等级大型墓地。武王墩一号墓出土的漆盘
4月17日 上午 9:22
其他

中华文明特性的生动注脚 ——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亮点扫描

3月22日,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京揭晓。入选的十个项目,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构建山东10万年以来的文化序列跋山遗址群是以山东省沂水县跋山遗址为中心的80余处旧石器时代遗存的总称,其发现和研究已基本建立鲁中南乃至山东地区10万年以来的文化序列。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李罡介绍,跋山遗址群目前出土及采集标本5万余件,再现古人生产、生活的细腻历史场景,及其应对环境变迁,不断调整适应策略的生存智慧。在气温下降的历史阶段,古人用火遗迹有密集的发现;在约30平方米区域内就清理出古菱齿象下颌8具,再现了10万年前古人类对巨型动物资源集中利用的画面。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认为:“跋山遗址群连续的文化堆积、无间断的旧石器文化发展序列,清楚展示出本地区乃至中国与东亚早期人类与文化持续演化发展的路径。”跋山遗址地貌航拍
3月23日 下午 8:10
其他

2023年“六大”考古新发现名单揭晓!

2024年1月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京举行,揭晓了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入选项目、入围项目和国外考古新发现项目。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入选项目01四川资阳市濛溪河旧石器时代遗址02福建平潭县壳丘头新石器时代遗址群03湖北荆门市屈家岭新石器时代遗址04陕西清涧县寨沟商代遗址05新疆吐鲁番市西旁唐宋时期景教寺院遗址06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皇城南部建筑遗址入围项目河南叶县余庄龙山文化遗址内蒙古清水河县后城咀新石器时代石城址河南郑州市书院街商代贵族墓地青海都兰县夏尔雅玛可布青铜时代遗址甘肃礼县四角坪秦代礼制建筑遗址新疆喀什市汉唐时期莫尔寺遗址山西霍州市陈村金至清时期瓷窑址国外考古新发现
1月30日 上午 8:43
其他

汲取古人应对气候变化的智慧——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印象

近日,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在上海举办,与会的海内外专家学者围绕“气候变化考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分享了各自对气候变化的考古学研究。记者从中了解到人类适应环境的各种可能性,看到了古人应对各种气候挑战的智慧,而这都为应对全球气候危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考古复原古代环境“俯仰百年宇宙,移换几番陵谷。”自古至今,沧海变桑田,地貌环境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望着今日的山川湖海,我们不禁畅想,古人的生活条件是什么样的?考古学者通过发掘和分析古代遗址、文物和沉积地层环境样本,为我们揭示了古代自然环境的变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人类如何应对海平面变化、长期干旱和气温骤变等各种气候事件?自然气候档案和考古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认识视角。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教授丁见祥介绍,自末次盛冰期,也就是距今2万年以来,全球的海平面上升了大概120米到150米,距今6000年前后才基本稳定在目前水平。海平面上升对古代先民来讲,意味着“桑田变沧海”,人类活动空间被大幅淹没。对考古而言,海平面上升意味着水下遗留许多有待发掘的考古遗存。“黄海水深在50米到70米之间,东海平均深度100米左右,大陆架的坡度很小,鉴于黄海、东海蕴藏着由古代陆地植物所生成的丰富泥炭资源,可以设想古代黄海和东海是植被茂密的大平原,也会存在某种程度的早期人类生活和迁徙活动。”丁见祥指出,大陆架考古因此极富潜力,可以为海岸带环境变迁是如何影响中华文明演替、发展,以及海岸带早期文化是如何影响海岸带环境变化等问题提供线索。从空间上看,井头山遗址应属于大陆架考古的范畴。井头山遗址的发现,印证了大陆架考古是一片富饶的蓝海,潜力巨大。井头山遗址不但为河姆渡文化找到了主要来源或直接祖源,还为全新世早中期海岸环境和海平面上升过程树立了精确的时空坐标。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孙国平介绍,距今8000年前后,河姆渡文化区经历了一次全球海平面的快速上升,“井头山遗址文化层最浅的地方距地表7米,也就是位于现在东海海平面5米以下的深度。”全球海平面快速上升,导致井头山遗址被海水淹没。井头山遗址所代表的文化类型与河姆渡文化在文化面貌上的区别,也许就与千年间气候与海洋环境变迁有关。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1月7日 上午 6:00
其他

还原北京的历史细节

12月22日,北京市文物局在京发布最新考古研究成果,介绍了新宫、琉璃河、金中都、北京长城、故宫、“样式雷”家族墓地等大遗址考古方面取得的系列成果。新宫遗址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南苑街道,是一处夏商时期遗址,呈现出多元一体文化融合的现象。它的发现填补了北京城区夏商阶段历史文化面貌的空白。新宫遗址出土的金耳饰、绿松石串珠、红玛瑙珠
2023年12月23日
其他

“考古中国”又出新成果

12月21日,国家文物局召开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聚焦于东周至隋唐时期的重要考古发现和最新科研成果,通报了陕西省宝鸡市下站遗址、陕西省西咸新区北城村墓地、湖北省荆州市秦家咀墓地、湖南省郴州市渡头古城遗址等四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的重要进展。下站遗址:延续六百年的国家祭天遗存下站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地处秦岭北麓渭河南岸的台塬之上,总面积约23万平方米,共发现祭祀遗迹1400余个,是一处春秋至西汉晚期的祭祀遗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畤祭是秦的祭祀传统,始于秦立国时襄公所立西畤。自秦文公开始,秦、汉两代在雍(今宝鸡地区)先后设鄜畤、密畤、吴阳上畤、吴阳下畤、北畤,分别祭祀白帝、青帝、黄帝、炎帝和黑帝,史称“雍五畤”。文献还记载,祭祀用“畤驹四匹”“黄犊羔各四”,正与考古发现动物牺牲坑中马坑坑底埋藏四匹幼马、羊坑埋藏四个幼年个体等相符。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游富祥介绍,根据《史记》等文献记载和遗址内出土“密”字陶文等信息,基本确认下站遗址为秦宣公四年(公元前672年)所设密畤。密畤从公元前672年建立到西汉末年被废,使用时间长达六百余年,是研究先秦至西汉时期祭天礼制及其演变最为完备的实物材料;目前已经发现的不同时代的各类祭祀遗存,初步建立起了秦汉国家祭祀遗存的分期年代标尺。下站遗址是目前国内发现的秦汉时期性质最为明确、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为完整的国家祭天遗存,揭示了东周时期秦国、秦统一后、汉代不同时期祭祀遗迹、器物的演变过程,系统展现中国古代祭祀制度和我国传统礼制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焦南峰表示,“雍五畤”的祭祀虽然在汉末被废止,但其核心内容和制度却为汉长安城南、北的郊天和地坛祭祀所吸收,并发展演变,成为延续至宋元明清的中国传统的天坛祭祀制度。“秦汉通过祭祀活动承序天命、追忆先祖,强调政权的合法性;传承孝道,涵养德性,形成家国情怀。从这个角度讲,这次的考古发现对研究保存中国古代祭祀文化具有现实意义。”下站遗址出土的兽面形玉饰件
2023年12月22日
其他

追溯南岛语族的“风之路”

11月29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等4项考古项目取得的重要进展。海洋文明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纳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福建省考古研究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合作,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研究为核心,积极探寻南岛语族起源的线索,意在以面向海洋的视野,揭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形成和早期发展的宏大进程及其对周边地区的深远影响。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出土动物遗存。国家文物局供图南岛语族起源之谜的线索南岛语族是指使用南岛语的人群,是现今主要分布在岛屿上的海洋族群。南岛语系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语系之一,包含1200余种语言。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使用南岛语系语言的人口多达4亿,分布范围北起中国台湾、美国夏威夷,南抵新西兰,西到印度洋的马达加斯加,东至太平洋东部的复活节岛。在如此广袤的地域范围内,为何不同人群有着相似的语言?他们从哪里来,又如何扩散到大洋深处?南岛语族的起源与扩散问题一直是国际学界的研究热点。有学者以“风之路”生动形象地描述南岛语族人群扩散的旅途。目前国际上比较统一的认识是,大约6000年至5000年前,南岛语族的祖先人群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扩散至台湾,于距今4200年左右抵达菲律宾。距今3000年左右,这批人群分为两支,一支向东继续往南太平洋各大群岛扩散,一支向西扩散至马达加斯加岛再向南太平洋与印度洋扩散。在距今1000年左右,最终经波利尼西亚中部和东部岛屿到达新西兰。学界有观点将台湾距今约6000年至4500年的大坌坑文化视为目前台湾南岛语族最早的祖先文化,大坌坑文化的居民被认为是目前广泛居住于太平洋的南岛民族的祖先。考古学者张光直提出,大坌坑文化的源头在大陆沿海。考古研究表明,台湾的大坌坑文化的确与福建沿海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二者的年代有很多重合之处。在距今6000年至4300年前后,台湾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和人群移动相当频繁。大陆、台湾和海外学者合作进行的植物考古研究发现,水稻和粟在距今4800年至4600年期间传入台湾,为南岛语族早期人群扩散提供了新的确凿证据。近几年在福建沿海地区的考古发现以及分子生物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更是将南岛语族的早期源头直接指向了福建沿海地区。“如果能够建立南太平洋及沿海地区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谱系,那么在这个时空框架内,南岛语族人群的起源、迁徙和扩散的路径将不言自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周振宇表示。“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的考古学研究”项目启动后,已系统发掘了浙江井头山遗址,福建平潭西营、壳丘头、东花丘和龟山遗址,以及海南湾仔头和内角等遗址,初步构建了东南沿海与岛屿地区距今约8300年至3000年的时空框架和社会结构。这些都为南岛语族起源之谜提供了线索。遗址位置图
2023年11月30日
其他

文物科技:日新日进 灿然可观

11月24日至25日,国家文物局在京举行全国文物科技工作会议,会上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在文物科技领域的新进展,这些成果为文化遗产的永久保存和永续利用提供了重要保障和坚实支撑。科技为文物祛病延年狭小空间如墓室,其中的壁画如何除菌?智能移动式电子束辐照灭菌装置的出现让这个过程变得容易。千万别小看这辆安装了一只机械臂的车:它是全向平台车,安装的激光导航传感器可以实现±5毫米精确定位,即使在墓室这样的狭小空间内,也能实现全向移动、自动避障,不会让壁画受到一丝磕碰;车上的机械臂可实现6轴运动,配置的激光测距传感器及避障传感器在测定最近距离的同时,也保护设备及壁画安全;机械臂前端的电子束射线装置通过高能电子产生的辐射来杀灭壁画上的细菌。工作人员依靠自主研发的高稳定性通用型控制系统,通过远程界面操作,实现电子束射线装置、整车行进和机械臂的联动,最终达到远程动态扫描带病虫害的壁画、现场辐照灭菌的目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文物科技保护事业蒸蒸日上,文物保护科技创新深入文物防、保、研、管、用等五大需求领域全过程全链条。如浙江省文物局的数字化技术研发“文物指纹”项目,工作人员通过便携显微设备将文物表面放大至数百倍,非接触式拍摄采集文物的微痕、细节,录入文物的“防伪指纹”,并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和区块链技术,对出入库文物的“指纹”进行对比,使得文物的认定速度与准确率大幅增长,提升了文物管理的效率和安全。目前,国家文物局已设立重点科研基地40家,在全国建立了125个工作站,成为承担文物领域国家级科研任务、打造高水平创新团队、提供高质量技术服务和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主力军。同时,各省科研平台建设稳步推进,文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企业之间互联合作愈加频繁,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材料学等学科同文物保护深度融合。从古建筑到馆藏文物,从墓葬到石窟,从陶瓷到金属,从壁画到丝织品,文物风险防控与保护领域百花齐放,重大课题关键技术攻关成果颇丰,科技为文物保护保驾护航。科技还原生动历史如今,考古现场不只有洛阳铲、手铲、刷子等传统工具,也有全站仪、无人机、三维扫描仪、移动考古实验室等高科技设备,考古发掘、整理、研究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三星堆祭祀区发掘工地堪称古老文物与现代科技古今交相辉映的典范。每个发掘区域外都罩着一个透明的玻璃房。房间里,考古工作者穿着防护服,手持“遥控器”操作仪器进行现场显微观察,科技感十足。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牵头的“装配式多功能考古舱”由考古集成平台、环境调控与监测、空气质量维护、信息采集、信息管理与展示等五个模块组成。在考古现场,文物一出土即可能迅速氧化褪色,而以考古舱为代表的“实验室”进驻考古现场,可以第一时间对文物进行现场保护。三星堆祭祀坑考古发掘现场显微观察。国家文物局供图生物学、化学等学科纷纷助力,碳十四年代测定、动植物考古、古DNA研究等多学科检测分析手段加持,为人们还原一个个古人生产生活的生动历史细节。古人的DNA如何解码?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研团队攻克人骨样本中人类DNA与大量环境微生物DNA区分的难题,捕获我国各地区距今4万年至100年人群的381例核基因组,其中包括东亚最古老的现代人——北京田园洞人的基因组。他们从中窥探到东亚人类演化的秘密,从遗传角度为“我国南方人、北方人的形成与融合之谜”“南岛语系人群的来源之谜”等未解之谜找到答案或关键证据。大到长江口二号古船的世界首创“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打捞方案,小到对考古遗存中的酒残留物进行检测和识别、对“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的复制……考古与科技相辅相成,在发掘、出土文物保护、考古材料检测分析、古代工艺认知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绩。使用复原的老官山汉代织布机进行“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的复制。国家文物局供图科技让文物活起来博物馆内的国家宝藏、气象万千的古代遗址、雕梁画栋的古建筑、惟妙惟肖的壁画、巧夺天工的石窟寺……深入阐述挖掘这些文物、遗迹的文化价值与当代启示,借助现代科技、创新形式,让文物活起来,已是文物系统的共识。近年来,文博界频繁与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高新尖技术“搭档”,文物数字化采集、三维重建工作稳步推进,越来越多的文物有了“电子身份证”,为后续保护修缮、展示利用奠定基础。“智慧保护、智慧管理、智慧服务”的智慧博物馆建设加快脚步,“元宇宙”“AR”“VR”“云游观展,云赏文物”“沉浸式展览”等词成为文博界热词。建设“数字故宫”是近20年来故宫博物院的重要工作之一,如今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数字故宫体系。“云游故宫”是故宫博物院推出的一款综合型全媒体线上服务平台。它以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和移动客户端为依托,综合全景漫游、专家讲坛、高精度文物赏析交互等多种形式,能够同时满足用户在PC端和移动端的使用需求,为观众打造“一站式”触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服务平台。平台上,既有专门覆盖院藏文物所有类别的文物高清影像数据库“数字文物库”,又有专门针对院藏超高清书画鉴赏的“故宫名画记”;既有实现文物三维立体交互观赏的“数字多宝阁”,又有实现故宫古建筑720度全景浏览体验的“全景故宫”。此外,故宫博物院在2013年就开始利用移动App平台向公众展示故宫的文化数字资源,目前已经开发了10款各具特色的App。其中“每日故宫”以简洁轻快的设计每天向观众推荐1件故宫珍品的高清影像,让故宫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紫禁城365”引导观众由浅入深,全方位、多角度欣赏和领略紫禁城建筑之美;“故宫展览”集合近90个重要展览,将优秀的文物实体展览及展品以数字虚拟形态,面向全球推广。原文刊载于《光明日报》11月28日
2023年11月28日
其他

玛雅文明的大地之龟

中华文明与远在美洲的玛雅文明有不少相似的地方。我们曾刊发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新伟撰写的《玛雅文明中的月神玉兔》,介绍两个文明中关于月亮文化的异同。今天,本刊再次邀请他为读者们介绍两个文明的另一个相似点——龟崇拜。壹中国最早的龟崇拜的证据发现于地处淮河流域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在距今8000余年的贾湖墓葬中,常以龟甲随葬。龟甲中常有小石子,个别龟的腹甲上,刻着类似甲骨文的符号。距今约7000年前后兴起于淮河下游支流汶水和泗水流域的大汶口文化继承了这个传统,墓葬中仍然流行以龟甲随葬。关于这一时期龟甲的功能,其说不一。因为龟甲内多有石子,有学者认为是绑在腿上和胳膊上的响器,在舞蹈时沙沙作响。舞阳贾湖出土带有刻画符号的龟腹甲距今5500年前后,中国各地区的史前社会几乎同步进入跨越式发展的灿烂转折期。新生的社会上层需要新的意识心态树立威望,维护统治。于是龟崇拜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并广泛传播。凌家滩玉龟安徽含山凌家滩墓地出土了写实的玉龟,在其腹甲和背甲之间,夹着刻画出北极星和维系天地的“四维”的玉版;还出土了一种玉筒形器,是抽象的龟的身体。大汶口文化出现了形制相同的骨雕筒形器。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典型玉器中,既有写实的龟,又有筒形抽象龟体,还有身体呈“勾云”状的龟形器。很明显,龟崇拜此时是与宇宙观密切相关的。先秦文献中有关于龟为宇宙模型,龟背隆起像天、龟腹平整像地的记载,其实这一观念早在5000多年前就已经形成。红山文化玉龟形器长江下游距今5200年至4300年的良渚文化,继承了凌家滩的传统,仍然有玉龟。但此后,龟崇拜迹象不明,直到商代才蓬勃复兴:龟甲成为灵验的占卜工具,取形于龟腹甲形状的“亞”字,也具有特殊内涵。商王大墓均为四墓道的“亞”字形,商青铜器铭文中,族徽常有一个“亞”字形外框。但商人重龟同样是因为龟为天然宇宙模型,还是有新的内容?这是仍有待探讨的问题。贰用龟壳制作响器,在北美洲和中美洲有悠久的传统。考古发现,距今5000多年的古初时期(Archaic),这种响器即已成为墓中常见的随葬品。但当时龟在人们心中是否具有宇宙观的内涵还不明了。在被称作“中美洲母文明”的奥尔梅克文明时期(距今约3500年至2400年),中美洲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创世神话,并成为萨满式宗教的核心内容。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所藏的一件玉龟表明,龟为大地的观念当时可能已经出现。但总体而言,龟的形象在奥尔梅克文明中并不多见。拉文塔(La
2018年5月4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你知道么,世界最大的八卦城在哪儿?

在天山中部的北麓,特昭盆地的东部,有一座奇特的“八卦城”,这就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特克斯县。特克斯在哈萨克语中为“野山羊栖息地”,其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境内居住着哈萨克、汉、维吾尔、蒙古、回、柯尔克孜等33个民族。八卦城全景早在我国西汉时期,就有细君、解忧两位汉家公主远嫁乌孙国,生活在乌孙国的“夏都”——特克斯。这里至今仍保留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不同时期的古城、岩画、石刻、古墓、祭祀坛、草原石人、鹿石相互映照,述说着久远、灿烂的历史文化。解忧(左)和细君(右)单耳彩陶罐(高19厘米,口径8.5厘米)栩栩如生的鹿以“最大规模最完整的八卦城”著称的特克斯八卦城诞生20世纪30年代,这座完全根据中国《易经》文化和勘舆理论进行规划、建设的边陲奇城,成为特克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乐园,2001年荣膺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2007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周易》八卦的完整体现《周易》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分阴分阳的,阴阳互补,世界可分为天、地、人三个层面。八卦的乾、坤、艮、兑、巽、震、坎、离,构成了世界的八种基本物质:天、地、山、泽、风、雷、水、火。风和水,是《周易》八卦中的巽卦和坎卦的象征物。我们的祖先在千百年的生活实践中,深刻体验到了人类赖以基本生存的“风”——空气和保存生命基本体征需要的“水”,是生存发展的最根本条件。“风水”一词,从字面上讲“风”是流动的空气,“水”是清洁的甘泉。“风水”就是人类居住、生存、繁衍、发展的生态环境,它包括阳光、空气、水质、气候、土壤、食物、声音、色彩等诸多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并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体的身心健康。自古以来,我们的先祖把选址定居作为安居乐业的头等大事,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形成了一门选址的学问——相地术,也叫堪舆术。八卦城夜景特克斯县城正南方的山势酷似孔雀开屏,以正南方海拔4902米的木孜套峰为头,以博孜阿德尔山和迈特格尔山为两翼,以特克斯河南岸的阿特恰比斯台地为尾。如果是晴天,站在八卦公园的既济亭一眼望去,惟妙惟肖。这就是风水上所讲的“朱雀山”。朱雀山在县城的东西两侧特克斯河的S湾里各有一座山,东边的一座山叫达更别勒山。它连绵起伏,低昂回转,尾在东,头在西,酷似青龙在阔克苏河和特克斯河交汇处戏水。西边的阿腾套山,山形酷似一匹卧着的马,山上的牧草特别适合马的生长需要,著名的汗血宝马就产于此,当地人习惯地称之为“马山”。八卦城的这两个护山东西对应鹤立,与县城形成绕抱拱揖之状,既能阻拦外风,又能内增气势。九曲十八弯在八卦城北侧有一座凹形的乌孙山,海拔3600米,该山环绕八卦城西北、北和东南方向,山势的走向似一条标准的“回龙”,以巨大的身躯环抱着八卦城。这就是风水上所讲的“玄武山”。玄武山在八卦城的南面有一条弯环曲折的河流——特克斯河,是一条国际河流,发源于哈萨克斯坦国,途径中国新疆的昭苏、特克斯、巩留三县,由特克斯县城西侧的“白虎山”流来,环绕县城后东流,再环绕县城东侧的“青龙山”,汇入喀甫其海水库后,旋转180度后流入伊犁河。特克斯河纵观八卦城四周的生态自然环境,真正是四面环山、山环水抱;依山傍水、空气清新;阳光充沛、冬暖夏凉;土地肥沃、青山绿水;浅冈长阜、平板深壑、澄湖急湍。在中国传统堪舆理论中,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朝山、案山、朱雀、玄武、青龙、白虎、明堂、水口等,在特克斯县城的选址中,都有十分完整的体现,并在“形、势、位、神、韵”等方面堪称精品。它是一部立体的《易经》,有形的《周易》,八卦城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舒适的宜居环境八卦城冬暖夏凉,最热的7、8月,平均温度只有18度;由于坐北朝南,阳光充沛,这里的蔬菜温室大棚不需要人为加温;四周的雪山、森林、草原和水系,造就了八卦城的相对湿度年平均为60%(理想标准为50%-—70%之间);青山绿水带来了洁净的空气和丰富的负氧离子,是天然的氧吧;八卦城的坡度是理想坡度6‰,是全国唯一一个县城供排水不需要二级泵站和减压池的城市,特别节约成本和能源。八卦城航拍景八卦城的道路环环相扣、路路相通,是交通便捷永不堵车的城市;道路骨架“圆形的、放射形的;是城中有林、林中有田”的规划布局,是20世纪30年代英国著名城市学家、风景规划与设计师霍华德期望的“理想田园城市”的真实模板,所以八卦城也是中西建筑文化的交融之作。《周易》是以“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重叠为六十四卦”的模式构建的,这种独特的二元数序模式,在特克斯城得到了恰如其分、独一无二、
2018年4月19日
其他

京剧脸谱绝不能失传

脸谱作为京剧艺术的“表情符号”,是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视觉化的体现。然而,由于缺乏系统性的培训,目前出现了专攻京剧花脸行当的人员数量与演出需求不匹配、行当分配不均衡、脸谱勾画不规范、谱式谱形不准确的现象。程少岩京剧脸谱作品,火判脸谱造型。资料照片“京剧脸谱是艺术家用心血和智慧精心打磨的宝贵文化遗产,需要认真梳理和传承,这对京剧艺术发展意义重大。”著名戏曲理论家龚和德,在3月5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京剧舞台脸谱艺术人才培养”培训班开班时大声呼吁。4月10日,刚刚送走第一批学员,又一批来自全国各地剧团的优秀青年演员及部分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再次相聚在沈阳师范大学。此次脸谱人才培养项目将致力于重新梳理与保护京剧脸谱,通过对花脸和小花脸行当的培训,平衡和促进京剧各行当的健康发展,为京剧舞台脸谱注入新鲜血脉,使京剧舞台脸谱艺术做到全面、有效的活态传承。京剧脸谱“取其形,摄其魂”,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通过独特的造型手段直接地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下京剧舞台脸谱艺术在传承上,出现了谱式不准、技法混乱等现象,特别是年轻演员对于勾画脸谱的要领和谱式知之甚少,使得京剧舞台脸谱艺术面临巨大的危机与挑战。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院长张威告诉记者,由于缺乏系统性培训,目前专攻京剧花脸行当的人员数量与演出需求不匹配、行当分配不均衡、脸谱勾画不规范、谱式谱形不准确。甚至,很多演员只能掌握几张有限的常用脸谱,前辈们留下的近千张谱式面临逐渐流失的局面。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的前身是有着58年悠久历史的辽宁省艺术学校,2002年,在辽宁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关怀与重视下并入沈阳师范大学,成立了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一直致力于戏曲的传承、培养、弘扬、传播,为京剧事业培养后备人才。2017年,作为辽宁省唯一一所开办京剧表演专业的高等院校,沈师向国家艺术基金提出的“京剧舞台脸谱艺术人才培养”项目获得批准。此项目将通过著名老艺术家悉心讲解传授,填补花脸行当勾脸技法系统培训的国内空白,促进京剧舞台脸谱艺术发扬传承。脸谱的舞台呈现是极富表现力的文化语言,由于脸谱所表现的是舞台人物的性格、气质、情绪和心理,脸谱的准确性是演员与观众达成共识的基础,谱式的混淆与错误将直接影响京剧脸谱文化语言的内涵。为此,此次培训将“谱式谱形准,勾脸方法准”作为重中之重,意在让刻画中华民族性格、渗透着中华民族思维方式和心理特质的京剧脸谱技艺,能够得到系统、全面、有效的传承,加深国民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在此次集中培训中,远道而来的龚和德、钮骠、程少岩、孙元意、罗长德、杨赤等一批老一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亲自为学生授课。这些老艺术家最大87岁高龄,最小也已经57岁。他们针对行业现状对年轻演员进行“补课”,以传授标准的揉、抹、勾、涂、破等勾脸技术技巧为准入点,重点补充学员在着色、指揉、笔勾等勾脸基本技法方面的不足;以舞台脸谱艺术的色彩、人物、勾画等基本要求为切入点,补充学员在脸谱艺术基本理论方面的缺陷。为了尽可能多地传授知识,老艺术家不辞辛劳,不仅从戏曲美学等理论方面讲述对京剧脸谱的独特见解,更亲自为学员在脸上现场勾画,几乎每堂课都要延长一个多小时下课。参加培训的学员白天课堂学习,晚上勾脸实践,睡前向住在同一个宿舍的老艺术家请教,随时在微信群中切磋,不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张关正老师感慨地说:“看到学员们在微信群里热烈探讨脸谱艺术,争先恐后地创作,让我十分感动也深受鼓舞,希望他们回到工作岗位时成为星星之火,将脸谱艺术传承好。”培训结束后,沈阳师范大学将举办京剧舞台脸谱艺术巡展和花脸行当经典剧目展演,将本项目收录的京剧舞台脸谱在全国不同群体、不同领域,采取不同形式进行分期展演,帮助学员及时消化、巩固学习内容,也使更多的人在欣赏中了解脸谱艺术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同时,编纂出版《京剧常演剧目舞台脸谱教程》。除收录常演剧目脸谱,还对脸谱的勾画步骤、技法、谱形、谱式、着色要求、绘画特点,以图文并茂形式进行直观、有序的介绍,并配以光盘对脸谱所展现剧中人物的性格类型、规律特点、神态特征等功能进行立体化呈现与解读,为青年演员、学生及广大脸谱爱好者提供借鉴。
2018年4月13日
其他

《久久不见久久见》诞生记

大家就是这样,今天,有机会在此同各位新老朋友见面,我感到十分高兴。”一席饱含真诚的欢迎辞将一首在海南经久流传的民歌《久久不见久久见》推至热点,一时间,这首海南民歌达到了其传唱史中的最高热度。
2018年4月11日
其他

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啦!

今天下午16:30,“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山东章丘焦家遗址、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宁夏彭阳姚河塬商周遗址、河南新郑郑韩故城遗址、陕西西安秦汉栎阳城遗址、河南洛阳东汉帝陵考古调查与发掘、江西鹰潭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吉林安图宝马城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榜上有名。1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通天洞遗址及其环境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距今45000年左右,为当时古人类生活居住之所。它是在新疆境内发现的第一个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在这里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石制品与大量动物骨骼碎片。目前已鉴定出这些骨头属于食肉类、兔类、羊、驴、犀牛、棕熊以及鸟类等小动物。专家表示,这些动物骨头说明,生活在这里的人类是以狩猎为主的;也说明,当时这里应该也是草原,这些猎物是他们从其他地方获取后,带到洞内的。动物骨骼破碎程度较高,有明显的切割、灼烧、敲击等痕迹,专家分析,这种“敲骨吸髓”可能是当时的人类在食物比较短缺的情况下,对骨脂骨油需求而采取的一种行为。2山东章丘焦家遗址▲章丘焦家遗址出土的随葬玉器这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海岱地区年代最早的城址。专家介绍,在遗址区发现了大汶口文化晚期阶段的城墙和壕沟遗存,城墙的年代不会晚于大汶口文化晚期。
2018年4月10日
其他

看意大利人文艺范儿的生活

展览第二单元名称“人是宇宙的中心”,点明了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展厅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达·芬奇的素描《维特鲁威人》,依照原稿专门制作的装置,供观众拍照比对的同时,也能加深观众对人文思想的理解。
2018年4月6日
其他

“民间收藏第一人”——张伯驹捐赠的文物亮相故宫

当然,由于其中一部分珍贵文物,如陆机《平复帖》卷、展子虔《游春图》卷、杜牧《张好好诗》卷、范仲淹《道服赞》卷等,尚处于休眠期,为保护文物,本次展览无法展出原作,而是用复制品替代。
2018年4月2日
其他

中国要去沙特水下考古啦

塞林港遗址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部,地处红海之滨,往北即是著名的朝圣贸易港口----吉达港(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二者同为麦加朝圣贸易港。
2018年3月23日
其他

儿童说明牌,让小朋友们读懂文物展览

中国可是蚕宝宝的故乡,我们的祖先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人工养蚕了。蚕宝宝的主食是绿绿的桑叶,身体先是黑色,然后变成白色,蚕要经历四次脱皮,才能长成熟蚕,接下来我们可爱的蚕宝宝就开始吐丝结茧了!
2018年3月11日
其他

老照片讲述邯郸娃娃剧团的故事

1959年8月17日,郭沫若在北戴河首次观看演出后,与前后两个扮演穆桂英的小演员胡小凤(左1)、张素玉(右1)等合影留念。
2018年3月2日
其他

春节回家 我们的文化物候

中华文化是一条流动的大河,虽然源远流长,但不同河段会有各自的溪流汇入,它们保障了大河的持续奔流。我们的春节应该保留传统的人伦精神核心,同时因应时代,保持开放的姿态,让民族文化长河更加波澜壮阔。
2018年2月14日
其他

来吧,博物馆里过大年

近些年来,博物馆们纷纷寻求静态展陈方式的突破,越来越注重与观众的互动。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各大博物馆在呈现多彩展览盛宴的同时,也以举办各式各样的春节活动来提高观众的体验感和参与度。
2018年2月11日
其他

蛟龙雄狮舞起来,红红火火过大年

中国是舞龙、舞狮活动发展与起源之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舞龙、舞狮活动是我国各族人民喜爱的具有民族特点的传统体育项目。它不仅形成了灿烂的舞龙、舞狮文化,而且有其独特的欣赏和健身价值。
2018年2月9日
其他

考古星宿 东方既白——考古泰斗宿白先生仙逝

“前些日子,国家文物局通知今天要开个迎春茶话会。我跟先生说,文博界的那两位老人肯定会去,您也去吧。今天,96岁的谢辰生和96岁的耿宝昌先生都去了,可是96岁的先生却走了。”安家瑶哽咽了。
2018年2月2日
其他

南京人的“大萝卜”性格,跟它关系密切

“金陵刻经处出版的经书,以选本精严、内容纯正、校勘严谨、版式疏朗、字大悦目、纸料讲究而著称,海内外声誉显著。”金陵刻经处常务副主任肖永明说,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代代刻经老艺人的守护与传承。
2018年2月2日
其他

“没什么特别的”宿白先生

虽然之前有过多次电话沟通,但说起考古生涯,老先生还是连连退缩:“都是些该做的事儿,没什么好采访的啊。”面对记者不依不饶的“纠缠”,宿先生笑了,开始用略带东北味儿的口音讲起了自己的“想当年”。
2018年2月2日
其他

考古星宿 东方既白——考古泰斗宿白先生仙逝

“前些日子,国家文物局通知今天要开个迎春茶话会。我跟先生说,文博界的那两位老人肯定会去,您也去吧。今天,96岁的谢辰生和96岁的耿宝昌先生都去了,可是96岁的先生却走了。”安家瑶哽咽了。
2018年2月1日
其他

“没什么特别的”宿白先生

虽然之前有过多次电话沟通,但说起考古生涯,老先生还是连连退缩:“都是些该做的事儿,没什么好采访的啊。”面对记者不依不饶的“纠缠”,宿先生笑了,开始用略带东北味儿的口音讲起了自己的“想当年”。
2018年2月1日
其他

音乐作翅膀,古诗词飘起来

音乐会用中国音调、现代民族唱法结合传统文化内涵的形式,既体现创新思维,更呈现了方琼的责任意识和文化担当。怎么继承、创新、发展?传统文化如何兼备时代特色?方琼用本场音乐会做出了回答,值得我们深思。
2018年1月26日
其他

走进国博,看“大千”世界

20世纪的上海兴起了一股“石涛热”,张大千的“仿石涛画”不仅能骗过外行,连“石涛专家”黄宾虹也曾误把张大千自创的“石涛画”当作真迹,可见张大千在学习前人作品时尽得其精髓、要义。
2018年1月18日
其他

从“皇家”到“公家”: “天禄琳琅”藏书的时代印迹

每天从世界各地奔赴北京故宫博物院参观的游客数以万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会在乾清宫门前驻足,欣赏那块高悬的“正大光明”匾额。很少有人知道,乾清宫东跨院内的昭仁殿,是昔日“天禄琳琅”藏书的所在。
2018年1月6日
其他

2017最后一天,宫门关上的那一瞬

清场封门检查是故宫博物院每天开放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安全工作的重要时间节点,是最紧张和最重要的时段,是保证故宫博物院夜间安全的基础,必须按规定严格落实,因此故宫博物院全体工作人员都对此高度重视。
2018年1月1日
其他

李白是道系,王维是佛系,你是哪一系?

不过,不要因为这样就以为儒系的人可以随便欺负了。《孟子》里面记载,齐宣王问孟子,商汤伐桀,周武王伐纣,这算是臣弑君吗?孟子回答说,桀和纣这样的人不仁不义,是“残贼”、“独夫”,讨伐他们是天经地义的。
2017年12月30日
其他

又一国宝大片来啦——《如果国宝会说话》

哈哈,看你激动的。12月25日《如果国宝会说话》首映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一一解答你的问题。
2017年12月26日
其他

它比精绝古城还神秘,至今无人看懂

3119海,铁山风出,往往吹行人坠海中。西南行20里,有关曰铁木尔忏察,守关者皆汉民,关径崎岖似栈道,出关至阿里玛图城……孛罗城迤西,金银铜为钱,有文而无孔。”这里可以看出,普剌城在当时的繁华程度。
2017年12月23日
其他

在欧洲扇出中国风

外销瓷、外销漆器、银器以及各种材质的外销扇上常见有“私人订制”标志的开光或盾形纹饰,比如在扇面的开光上刻有专属的花押、字母等,显示这些扇子为专人或公司订制,更加珍贵。
2017年12月16日
其他

紫禁城马上600岁!你知道它建造的奥秘是什么吗?

让文物动起来,VR正是一种让历史文化生动展示的选择之一。放眼全球,各大博物馆在VR技术的应用上,也都处于起步阶段,而作为故宫文创推出的VR4D沉浸式体验馆项目,在博物馆系统文创类还属于新的尝试。
2017年12月9日
其他

《国家宝藏》:让国宝活起来

------------------------------
2017年12月6日
其他

一眼千年,国宝也“疯狂”

《国家宝藏》由央视和故宫联手,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等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院)鼎力加盟,在文博领域进行深入挖掘。
2017年12月6日
其他

明代丝路什么样?看了它就知道——《丝路山水地图》入藏故宫

9月,故宫博物院院组织古书画、历史、考古、东西方交流等不同领域专家,先后独立进行行鉴定,大家从不同角度给予肯定和阐释。许荣茂先生得知此事,慷慨解囊,鼎力襄助,成全盛事。
2017年12月1日
其他

除了中国,玛雅文明的传说中也有月神和玉兔

月中玉兔的形象在中国家喻户晓,已经成为中国神话传说中最广为人知的内容之一。而玛雅文明的月亮神也是怀抱玉兔的。这个相似点颇为引人注目,也特别容易令人产生关于两个文明悠久联系的遐想。西王母汉画像石博南帕克石雕上的月神和兔中国文献中关于月中有兔的记载,大约可以追溯至《楚辞·天问》中的“顾菟在腹”;文物方面,则有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上的月中蟾兔图。月中玉兔的形象在东汉时期才盛行开来,是墓葬画像石的常见素材。同时流行的还有西王母的形象,兔子除了在月中,其实更经常出现在西王母身边,是捣药的灵兽。西王母的传说大约也出现在战国时期,《山海经》和《穆天子传》等都有记载。根据先秦占卜书《归藏》可知,战国时期,嫦娥偷吃丈夫羿向西王母求得的不死药,飞升奔月的传说业已出现。也就是说,在战国时期,掌管生死的西王母、月亮女神嫦娥和玉兔的形象都已经出现,而且形成了奔月传说的早期版本。南阳汉画像石月中蟾蜍和玉兔多数学者相信,西王母信仰是自西北方向输入的外来文化因素。兔的形象在中国史前时代几乎未见,商代才有了玉制兔形饰物。季羡林先生更提出,公元前1500左右即开始编订的《梨俱吠陀》中就有了月亮与玉兔的内容,中国的月中有兔观念,可能自印度传来。基里瓜石雕B文字中的月神和兔可见,流传至今、已经成为中国文化重要因素的嫦娥和玉兔的传说,实际上很可能是中外文化因素经过复杂融合演变的结果。汉画像石中的月中蟾蜍和玉兔玛雅文明中,月神和兔的传说更为丰富,也更为复杂。危地马拉南部高地的玛雅部族齐切人流传下来的玛雅创世神话《波波乌》(Popol
2017年11月25日
其他

和“习特”一块儿看故宫

中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初称华盖殿,嘉靖时遭遇火灾,重修后改称中极殿,现天花内构件上仍遗留有明代“中极殿”墨迹。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皇室入主紫禁城,第二年改中极殿为中和殿。
2017年11月9日
其他

我们就是这么爱自己的老房子

施特劳斯等世界顶尖大师的音乐会,也举办过盛况空前、几千人参加的贵族舞会。可是到了现代,繁华不再,因为难以复制历史上的音乐盛况,文娱宫运营堪忧,不少房间都荒废不用,建筑内部装饰也年久失修。2004
2017年11月6日
其他

解毒双十一:来看看高端大气买不起的汉代灯具

它由灯盘、支架、鹿座三部分组成,鹿昂首,口中衔着支架,支架上面是灯盘。灯盘是环状凹槽,里面可以放三支圆锥状的烛钎。鹿呈向后蹲踞状,昂首向上,鹿角单独铸造,可自由拆卸,鹿尾贴地,增加了灯的整体稳定性。
2017年11月2日
其他

徐霞客在云南发现了什么?

第二天一早,徐霞客再次进入泸源洞进行考察,可惜这一次由于火把熄灭了,无法深入洞中细细考察,只好“聊一趋后洞之内,披其外扃门,还入下洞之底,探其中门而已”,怏怏沿原路返回城中。
2017年10月30日
其他

夏商玉器集结金沙,错过别后悔

“以玉戈、玉钺、玉璋等为代表的兵器仪仗类为主的玉礼器群,既是夏商时期社会宗教思想、礼仪规范的代表与象征,又是手工业技术、审美意识、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史前玉器和两周玉器的过渡期。”王方介绍说。
2017年9月30日
其他

皇宫里的大剧院,有哪些神秘机关?

畅音阁和阅是楼,曾在1944年由故宫博物院举办“戏剧陈列”,1949年举办“阅是楼原状陈列”,1950年举办“清代宫廷戏曲资料展览”,1983年为“戏曲资料陈列馆”,2004年举办“清宫戏曲展”。
2017年9月23日
其他

秦汉帝国何以雄霸世界——看看《秦汉文明》展就明白了

还有在广西合浦出土的来自印度的玻璃杯、来自南亚的绿柱石和水晶串饰、来自东南亚的肉红石髓动物串坠……它们共同见证了秦汉时期中国与域外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也是对
2017年9月20日